查看原文
其他

秦川:试论梅鼎祚《青泥莲花记》的文献价值

秦川 古代小说网 2020-11-15

摘要: 《青泥莲花记》具有很高的学术文献价值和文学文献价值,体现在:作为一部专选青楼妓女为内容的小说选集,书中却附有大量的资料,引书达200余种,其中关于摩登伽女与阿难情缘纠结与了却的故事,选刊者把不同的文献集中排列在书中,便于读者进行深层的比较研究,其学术文献价值不容低估。

       同时,同一人物同一内容在不同情节、细节以及详略等方面明显不同的情况,选刊者亦集中排列于书中,这又体现了极高的文学文献价值。

关键词:《青泥莲花记》 佛教人物  文献价值

        梅鼎祚的《青泥莲花记》,是一部专选青楼妓女为内容的小说选集。书中附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其学术性非常明显。如所辑人物计200多人次,引书达200余种,特别是卷一(上)《记禅一》关于摩登伽女与阿难情缘纠结与了却的故事,选刊者梅鼎祚把不同的文献全部集中排列在书中,便于读者进行深层的比较研究,其学术文献价值不容低估。

《青泥莲花记》

 同时,作为佛家人物因缘故事,同一人物同一内容但在不同出处中,具体的情节、细节以及详略等也都明显不同,选刊者将它们辑刊于同一书中,亦体现了该著的文学文献价值。

  然而,迄今为止,有关《青泥莲花记》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期刊论文有六篇,它们是魏东朝的《〈青泥莲花记〉摭谈》⑴,马珏玶的《“专以娼论”肠内热——〈青泥莲花记〉的青楼女性观管窥》⑵,徐永斌的《二拍与梅鼎祚的〈青泥莲花记〉》⑶,俞士玲的《论〈青泥莲花记〉的消除欲望与重塑激情》⑷,代智敏的《梅鼎祚《〈青泥莲花记〉的编选思想》⑸,李慈瑶周明初的《〈青泥莲花记〉补正》⑹,学术专著仅见《梅鼎祚〈青泥莲花记〉研究》⑺。

  另外还有三篇学位论文,如陈晨2008年的博士学位论文《梅鼎祚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研究》;刘小玉2005年的硕士学位论文《青泥莲花记》考论;杨子莲2010年的硕士学位论文《〈青泥莲花记〉的文化研究》等。而笔者试从书中的学术性和文学性两个层面来探讨此集的文献价值。

 

一、《青泥莲花记》的学术文献价值

 《青泥莲花记》共13卷,分正编和外编两部分,前八卷为正编,后五卷为外编。正编分记禅、记玄、记忠、记义、记孝、记节、记从七类;外编分记藻、记用、记豪、记遇、记戒五类。从类目所蕴含的内容看,正编与外编的关系基本上体现为宏观与微观、大节与细节、精神思想与具体人物事像之间的关系。而从思想文化层面看,正编包含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但正统的儒家却被梅氏排在最后,其顺序为释(记禅)、道(记玄)、儒(记忠、记义、记孝、记节、记从)。

 正编与外编的关系,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无须深究;而正编所涉儒释道(习惯排列顺序,因儒家一直作为官方正统思想而被排列在前)三家的排列顺序,却被该著的编选者彻底地颠覆了过来,把正统儒家放到最后。编选者为何要如此颠倒?这不能简单地从“重视”与否的层面去理解,定当有其更深层的考虑。

1


  《青泥莲花记》聚集多种关于阿难与摩登伽女情缘纠葛与了却的记述,具有学术考释的意味。

陆林校点《青泥莲花记》

  阿难与摩登伽女的前世今生,辑者通过四篇佛经故事清晰地告诉了读者。这四篇故事是指卷一(上)《记禅一》中的《摩登伽女缘起》《摩登伽经》《摩邓女经》《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等。而《摩登伽经》里又包含八篇,即《度性女品第一》《明往缘品第二》《示真实品第三》《众相问品第四》《说星图品第五》《观灾祥品第六之一》《观灾祥品第六之二》《明时分别品第七》,这八篇中前四篇是与摩登伽女和阿难情缘故事有直接关联的。

 第一篇《摩登伽女缘起》,似乎是译者的介绍,即在翻译事涉摩登伽女相关故事之前,做一个整体粗线条的介绍。首先介绍摩登伽女的身份,即舍卫国的妓女;随后介绍阿难被摩登伽女的母亲摄入淫席险毁戒体之时,佛敕文殊师利持咒往救的情形,是缘起于《楞严经》。然而“缘起”的重点在于介绍佛是如何告诫阿难和众僧尼,以及阿难和众僧尼闻佛示诲后“疑虑销除,心获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的情状和感受。最后简述《摩登伽》《摩邓伽女》《摩登女解形中六事》“三经”在后世的影响。

 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缘起”相当于书籍、著作的“前言”,读者在阅读“三经”之前,通过阅读“缘起”(前言),对摩登伽女和阿难的故事梗概已有初步的了解,若要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和细节,得细读正文中的“三经”。

 我们常常所说的“佛经”的“经”,即“经典”的“经”,佛经,无疑就是佛教经典的意思。而《摩登伽经》《摩邓女经》《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中的“经”,显然不是“经典”之“经”,而是“经历”或“经过”之“经”。《摩登伽经》,即讲述摩登伽所经历的故事;《摩邓女经》是讲述摩邓女(亦即摩登女)所经历的故事;而《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亦即讲述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的经过。《青泥莲花记》的辑刊者在《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最后说:“《三宝纪》云:‘上二经同本,别译异名’。”

摩登伽女

 这里所说的“上二经同本”的“二经”,显然是指《摩邓女经》和《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可见,梅鼎祚辑刊此书时,有着明显的学术考释的意味。文献出处不同,内容自有区别,这是《青泥莲花记》所体现出来的学术文献价值。

 具体说,《摩登伽经》和《摩邓女经》以及《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的言说者应该都是摩登伽,且三篇有关性女与阿难的因缘故事在内容、情节上基本一致,只是具体内容的详略、细节的具体描述不同而已;但它们在叙事的时间顺序上又有着明显的逻辑关联,如《摩登伽经》开头是“如是我闻”,《摩邓女经》开头即为“闻如是”,而《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 开头没有“如是我闻”或“闻如是”的引介词或叫导引词,而是直接进入所介绍的内容,如“佛在舍卫坻阿难邠坻阿蓝时,阿难持钵行乞食,以随水行。……”这充分说明叙述者是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给同一批听众(信众)讲述摩登伽女与尊者阿难的因缘故事。

 正因为时间地点不同,讲述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三经”的内容既有区别又有着交叉的成分。而《摩登伽经》中的八篇故事,在言说的先后顺序上有着严密的逻辑关联,明显带有小说“连载”的意味。这也充分说明《青泥莲花记》辑刊者从不同角度收集性女与尊者阿难因缘故事的具体内容,同样有着学术考证的意图。

 笔者所言《青泥莲花记》具有学术考释意图,还可从书中找到强有力的佐证,其中最具学术考证意味的是《摩登伽经》中的几个明显一以贯之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叙述者闻佛说的故事。

 如《度性女品第一》中讲述的是阿难陀在舍卫城乞食时,遇到摩登伽女在池边取水,因口渴甚而向彼女乞水。而彼女被阿难“容貌、音声、语言、威仪等相,深生染着,欲心猛盛。”后经其母用邪术将阿难摄入,险毁阿难戒体之时,佛敕文殊师弟往救,性女也经佛陀导化,终得阿罗汉道。

摩登伽女

 这个故事之后,紧接着就是叙述者转述佛讲《明往缘品第二》的情形了。随后几篇是佛在更加细致深入地讲述几位人物的因缘关系。这也充分体现了佛经的作者、译者以及《青泥莲花记》的选刊者都有着明显的穷根究底的探究精神。

在《明时分别品第七》里,最后引佛语比丘的一段话如此说道: 

时摩登伽,我身是也。莲华实者,舍利弗是。师子耳者,阿难是也。尔时女者,今性比丘尼是。以于往昔日,曾为夫妻,爱心未息,今故随逐。”说是经时,六十比丘远尘离垢,得阿罗汉。诸婆罗门得法眼净。佛说是经已,波斯匿王及四部众欢喜奉行。

在《摩邓女经》最后引佛所言:

是摩邓女先世时,五百世为阿难作妇。五百世中,常相敬相重,相贪相爱,同于我经戒中得道。于今夫妻相见,如兄如弟,如是佛道何用不为?”佛说是经,诸比丘闻皆欢喜。

而在《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中亦有佛言:

诸摩登女,先时已五百世为阿难作妇。五百世中,相敬重,相贪爱,于今同于经戒道中得道。于今夫妻相见,如兄弟状。” 佛说是经,今诸沙门知女意如是,诸沙门则起,前为佛作礼。

      上述三段故事告诉我们:摩登伽=佛,莲华实=舍利弗,师子耳=阿难,莲华实=性比丘尼,人物关系及其线索非常清晰。为了对相关人物做更为细致的介绍,更进一步清晰人物之间的往昔因缘,编者梅鼎祚把《摩登伽经》各篇选录书中。现引录数段于兹:

(佛说)过去阿僧祗劫,于恒河侧有园,名曰阿提目多,……园中有王,名帝圣伽,是旃陀罗摩登伽种,与百千万王旃陀罗众共住此园。……其王有子,名师子耳,颜容端正,戒行清洁,其心调柔,仁慈和顺,众徳俱瞻,见者欢喜。……帝圣伽王于夜卧中,忽生是念:“我子色貌最为殊胜,众德具足,人所宗仰。年渐长大,宜为聘妻。必当选择端正良配,才德超绝,颜如吾子,然后乃当而为求之。”

“当是时也,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彼莲华实女,名本性,德貌殊胜,犹师子耳。帝圣伽王作是念言:“唯莲华实其女殊妙,吾当为子而求聘之。”

    明时分别品第七:

……时莲华实闻是语已,赞摩登伽:“善哉,仁者所言诚谛。今以吾女用妻卿子,不须财物,可为婚姻。”……时摩登伽成婚姻已,欢喜而去。

佛语比丘:“时摩登伽,我身是也。莲华实者,舍利弗是。师子耳者,阿难是也。尔时女者,今性比丘尼是。以于往昔日,曾为夫妻,爱心未息,今故随逐。”说是经时,六十比丘远尘离垢,得阿罗汉。诸婆罗门得法眼净。佛说是经已,波斯匿王及四部众欢喜奉行。

  可见,帝圣伽=阿提目多王=摩登伽王=师子耳父(即阿难父)。而文中的“如是我闻”中的“我”就是佛陀,而“如是我闻”之后又有“佛语”的字样出现,其叙事与一般的叙事特点明显不同。事实上,在这些佛经中,佛陀扮演了两种角色:一是“主持人”的角色,一是主人公角色。时而以主持人身份出现,时而又以剧中主人公身份出现。这是佛经明显不同于一般文献的地方。


2


     《青泥莲花记》辑刊几则与观音化娼有关的人物故事,亦具学术考释意味。

田璞、查洪德校点《青泥莲花记》

     《青泥莲花记》卷一(下)《记禅二》中有几则与观音菩萨有关的故事,如《锁骨菩萨》《马郎妇》《观音化倡》等是为典型的篇章,其中《马郎妇》又有多个出处。

    《锁骨菩萨》见唐代的《续玄怪录》。其故事云:

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忽有胡僧自西来,见墓遂趺坐,具敬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曰:“此一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邪?”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

 故事里的“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此一纵,人尽夫也”等句,与《马郎妇》中的“施一切淫人”之句所言之事,异曲同工。而和尚所谓“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 与《马郎妇》中的“昔有贤女马郎妇 ,於金沙滩上施一切淫人,凡与交者,永绝其淫。”的说话亦有类似之处。《马郎妇》故事云:

昔有贤女马郎妇 ,於金沙滩上施一切淫人,凡与交者,永绝其淫。死葬后,一梵僧来,云:“求我侣。”掘开,乃锁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云而去。

 《锁骨菩萨》云“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如锁状,果如僧言”之说,与《马郎妇》“掘开,乃”之说,如出一辙。可见这两则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明系佛教传说中化身美女、使人“永绝其淫”的观世音菩萨。 

 梅鼎祚把这两则故事同录于书中,明显有着相互比较和学术考释的意味。而《马郎妇》在介绍完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即锁骨菩萨亦即观世音菩萨之后,又不惜笔墨,进一步介绍锁骨菩萨化作“淫女”来点化世人的原因和目的:

马郎妇不知出处。方唐隆盛,佛教大行,而陕右俗习骑射,人性沉鸷,乐于格斗,不识为善仪则。妇怜其憨,乃之其所。人见少妇单孑,风韵超然,姿貌都雅,幸其无侍卫,无羁属,欲求为眷。曰:“我无父母,又鲜兄弟,亦欲有归。然不好世财,但有聪明贤善男子,能诵得我所持经,则吾愿事之。”

男子众争求观之,妇授以《普门品》,曰:“能一夕通此,则归之。”至明,发诵彻者二千余辈。妇曰:“女子一身,家世贞洁,岂以一人而配若等耶?可更别诵。”因授以《金刚般若》,所约如故。至旦,通者犹十数。妇更授以《法华经》七轴,约三日通彻此者定配之。

至期,独马氏子得通。妇曰:“君既能过众人,可白汝父母,具媒妁聘礼,然后可以姻。盖生人之大节,岂同猥巷不检者乎?”马氏如约,具礼迎之。方至,而妇谓曰:“适以应接,体中不佳。且别室俟少安,与君相见未晚也。”马氏子喜,顿之他房。客未散而妇命终,已而坏烂。顾无如之何,遂卜地葬之。

未数日,有老僧,紫伽藜,姿貌古野,杖锡来仪,自谓向女子之亲。诣马氏,问其所由。马氏引至葬所,随观者甚众。僧以锡拨开,见其尸已化,唯金锁子骨。僧就河浴之,挑于锡上,谓众曰:“此圣者,悯汝等障重缠爱,故垂方便化汝。宜思善因,免堕苦海。”忽然飞空而去。众见,悲泣瞻拜。自是,陕右奉佛者众,由佛之化也。《历代佛祖通载》未有施一切淫人之事。

       可见,这段文字乃《锁骨菩萨》与《马郎妇》作为同一人同一件事的最好注脚。而《观音化倡》则更进一步证明了““锁骨菩萨”就是“马郎妇”,亦即“观音菩萨”。请看《青泥莲花记》引《韵府续编》中的《观音化倡》所云:“观音大士昔在陕州化为倡女,以救淫迷。既死,埋之,骨如金锁不断。”故《青泥莲花记》于《观音化倡》条下注云:“陕州,即马郎妇事也。及前延州,当总一事耳。”由此可见该书的资料价值和文献价值了。

梅鼎祚校阅《考工记》

        其实,马郎妇即观音菩萨的化身之说,早在唐宋时代就广为流传,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如宋·《观世音赞》之一就有“设欲真见观世音 ,金沙滩头马郎妇 ”的诗句,已把观世音与马郎妇划了等号,而清代《坚瓠秘集·马郎妇》引《感应传》,不仅将二者划等号,而且还将二者关联的时间提前到唐代。现将《坚瓠秘集·马郎妇》引《感应传》的故事引录于兹:

元和十二年,观音菩萨大慈悲,力欲化陜右,示现为美女。人见其姿貌风韵,欲求为配。女曰:“我亦欲有所归,但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之。”黎明彻诵者二十余軰。女曰:“女子一身,岂能配众?可诵《金刚经》。至旦,通者犹十数人。女复不允。更授以《法华经》七卷,约三日通。至期,独马氏子能通经。女令具礼成婚。马氏迎之。女曰:“适体中不佳,侯少安相见。”客未散而女死。马乃葬之。

数日有老僧杖锡谒马氏,问女所由。马氏引之葬所。僧以杖拨之,尸已化雄黄金,鎻子之骨存焉。僧锡挑骨谓众曰:“此圣者,悯汝等障重,故垂方便化汝耳。宜善思因,免堕苦海。”语讫,飞空而去。泉州粲和尙赞曰:“丰姿窈窕鬓欹斜,赚煞郎君念法华。一把骨头挑去后,不知明月落谁家?

       “元和”(806年 - 820年)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故事开头就直陈后叙“马郎妇”的那个女子,就是于元和十二年,“力欲化陜右,示现为美女”的“观音菩萨”。而《青泥莲花记》则早于《坚瓠秘集》将“马郎妇”故事产生的时代及其缘由选刊于书中,这不仅体现出编选者的考释意图,而且也见其对观音化美以救逆故事演变的传播之功。而后来鲁迅又把“马郎妇”与“织女星”攀上了关系,亦可见马郎妇故事在后世的影响⑧。

二、《青泥莲花记》的文学文献价值

《青泥莲花记》在文献类型上属文学文献,更具体地说,系小说文献,因为它是学界公认的中国古代文言小说选集。作为小说文献,其价值体现为:一是开辟了小说叙事新的模式——即“佛体”叙事模式;二是鲜明的“佛体”语言特征,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及其研究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是“三妓”人物故事为后世小说创作丰富了人物形象类型。

   

1


 “佛体”叙事模式。所谓“佛体”叙事模式,是指用佛经故事叙事的方法、风格以及语言表达习惯来演绎各式各样的人物故事的形式,笔者称之为“佛体叙事模式”。

     “佛体叙事模式”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种情形:一是叙事者均为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叠互见的叙事法。二是叙事的时空变化频繁。三是叙事结构上基本上是采用正叙形式。由于后两种情形比较多见,学界也多论及,而第一种则更为独特,故此详述第一种情形,即人称交叠互见的叙事法。

       何谓人称交叠互见的叙事法呢?就是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转换比较频繁,基本上是先以第一人称叙事(如是我闻开头),接着主体故事中便转换成第三人称叙事(如“佛说”、“佛告”之类的形式出现)。换言之,即如故事的叙述者(第一人称“我”)+故事主体内容(第三人称“佛说”或其他人说+所说之事)。而由第三人称转述的故事,其言说者又变成了第一人称的叙事口吻,如多个人物对话更体现为第一人称口吻。这类情形用公式简化表述即如:

       我听说……(“我”为第一人称)+某人说……(“某人”为第三人称)+某人所说之事(其口吻系第一人称)。

    例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祗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媾,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

显然,“如是我闻”(第一人称)+“佛告阿难”(第三人称)+“汝我同气,情均天伦……”(第一人称口吻)。这种“佛体叙事模式”的好处是:直截明了且令人信服,给人以现场真实感的体验。

梅鼎祚编《唐二家钞》

 众所周知,佛经是释迦牟尼佛及其弟子各种活动的记录,是由佛及其弟子共同完成的,很像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的成书经历及其形式。因此“如是我闻”中的“我”并不确定为谁,或为佛,或为佛弟子。而作为叙事体作品,“我”不管是谁,但肯定是故事的讲述者无疑。

      可见,故事主体内容里,又存在着故事中或叫剧中的人物叙事,这里的叙事者或是佛,或为佛弟子,抑或其他人物,多为对话形式。有时也有自问自答的形式。

      上述引录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佛和阿难的对话,如“佛告阿难”、“阿难白佛”以及“佛言”,从对话中来体现思想是很明显的。而“阿难白佛”的一段中又有着自问自答的设问句于其中,即(阿难)“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媾,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像此类情形在《青泥莲花记》中所选与摩登伽女故事有关的佛经故事亦复不少。现仅举一例于兹。请看佛与摩登伽女的一段对话:

尔时,世尊告女人曰:“汝用阿难以为夫耶?”女言:“瞿昙,实如圣教。”佛言:“善女婚姻之法,须白父母。汝今为问所尊未耶?”答曰:“瞿昙,父母听我,故来至此。”佛言:“若汝父母已相听许,可使自来躬见付授。”女闻斯言,礼佛而退,向父母所。……

    “尔时”前省略了“如是我闻”,“世尊告女人曰”的“世尊”即“佛”,而“汝用阿难以为夫耶?”之句,为第一人称口吻,且整段皆为对话(佛与摩登伽女的对话)。


2


“佛体”语言特征“佛体”故事在语言上也极有特色。其特征表现为:叙述语言朴实无华,描写语言富有文采。如《摩登伽经·明往缘品第二》中介绍莲华实时云:

当是时也,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宗族高美,父母真正,七世以来,净而无杂。通四围陀,才艺寡匹。时有国王,名曰火与,总领天下,威力自在。以一聚落封莲华实,令其统御。其土丰盛,人民殷富。彼莲华实女,名本性,德貌殊胜,犹师子耳。帝圣伽王作是念言:“唯莲华实其女殊妙,吾当为子而求聘之。”

此段介绍文字以四字句为主,简洁明了,朗朗上口,朴实之中见才华。再如《度性女品第一》在写旃陀罗女盛装等候阿难的情节,明显带有描写的味道:

旃陀罗女于夜过已,沐浴其身,着新净衣,首戴花鬘,涂香严饰,金银环佩,璎珞其体,徐步安详,向舍卫国。到城门已,住待阿难。

 这里虽然也是四字句为主,但与上引介绍性文字相比,其描写的成分就更加凸显了。只是旃陀罗女的盛装严饰,在整体叙述的气氛中,消减了其雍容厚重的观感,反而显得清新可人了。

《长命缕》

其语言特点还体现为:同类故事在不同篇章中详略不同且语言有异。其优点体现在佛为同一信众群体讲述同类故事时,不至于让听众感到重复而生厌,而相反在加深人们对佛化信众以成正果的印象时,对同类故事持有新鲜的感觉。下引两段有关阿难乞食遭遇摩登伽女纠缠之事以证明之。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

《摩登伽女缘起》: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唯有阿难先受别请,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闭旋归。

 故事的核心部分完全相同,但《楞严经》文辞简洁,语言铿锵;而《缘起》则添枝加叶,句子长短错落有致。二者的特点、区别明显可见。因此,不难想象,《青泥莲花记》的编选者有意选取不同文献中表达各异的同类故事集于一编,显然具有比较研究的性质,且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及其研究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3


 书中“三妓”人物故事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所谓“三妓”,即指“佛妓”、“仙妓”、“儒妓”,这是《青泥莲花记》中选集了的三种妓女类型。“佛妓”在书中典型的有经佛化得道的摩登伽女,还有原本就是佛派遣前来劝化世人的观音大士以及锁骨菩萨、马郎妇等,而事实上锁骨菩萨、马郎妇原本就是观音大士的化身。佛妓还有另一种情形,即指先前本为世俗凡人,甚至曾堕入烟花场中,一旦悟道,遁入空门的女子,笔者将他们视为佛妓一类。此类佛妓人物如书中所记的任杜娘、王朝云、琴操、秦少游妓、柳翠、汪怜怜、汪佛奴、王宝奴等人即是。

侯荣川、陆林校点《梅鼎祚戏曲集》。

 而书中的“仙妓”,大多指受到仙人尤其是吕洞宾导引而入仙道的女妓。既包括因某种原因被贬谪人间来的仙女,如方响女妓(因偷窥下界而被贬)、曹文姬(因情爱谪居下界二纪)、倡仙(酒楼卖唱的女仙)等,也包括原本为妓,后为仙人点化或救助而成仙者,如曹三香(吕洞宾救助她)、侯行者(为吕洞宾点化)、张珍奴(吕洞宾点化并以太阴炼形丹法助她仙化)等,还有自己入道者,如陈懿(自己入道)、吴女盈盈(钟情于下第士人王山,有诗才,后入仙)、李当当(教坊名妓,有诗才,突然入道)、杨氏(名妓,少年入山)以及李真童(后为道士)等。

 而书中的“儒妓”,皆为原本为妓女,因她们身上具有强烈的儒家忠孝节义的优良品德,其盛德往往超过良家女子,甚至可与传统的儒士相比,如受封为“安国夫人”的韩蕲王梁夫人、重节义的娇陈、恩义并重的大梁妓女冯蝶翠、侠肝义胆的王翘儿等等都是笔者所说的儒妓人物。

 书中这些“三妓”人物皆与中国文学尤其是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文化名人发生密切的关系,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梅鼎祚将她们汇于一编,其辑刊之功不可磨灭。这体现在不仅为小说创作及其研究提供了类型学的导引,而且还因为选集了这些群像类型而使得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文学巨匠和文化名人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像苏轼、秦观、白居易、元稹等一大批文学文化名人皆与书中女妓们的名字如王朝云、琴操、秦少游妓、苏小小、薛涛紧密相连,几乎成了士林、民间普及的常识。


参考文献

⑴、魏东朝《〈青泥莲花记〉摭谈》,见《殷都学刊》1990年第1期

⑵、马珏玶《“专以娼论”肠内热——〈青泥莲花记〉的青楼女性观管窥》,见《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3期

⑶、徐永斌《二拍与梅鼎祚的〈青泥莲花记〉》,见《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1期

⑷、俞士玲《论〈青泥莲花记〉的消除欲望与重塑激情》,见《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⑸、代智敏《梅鼎祚《〈青泥莲花记〉的编选思想》,见《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

⑹、李慈瑶、周明初《〈青泥莲花记〉补正》,见《南大戏剧论丛》2014、10(1)

⑺、《梅鼎祚〈青泥莲花记〉研究》,见梅氏文史园的博客

⑻、鲁迅《集外集拾遗·<教授杂咏>之二》所云:“可怜,化为马郎妇 。”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35页。

陆林校点《青泥莲花记》新版

【相关阅读】

陈国军校点:续耳谭

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叙录》

陈文新:《唐传奇与唐代文风》序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研究述评


本文原刊于《九江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苹果手机用户可长按

并“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